当前位置:首页 > 解读 > 坡注币通币真新加虚行证相律册基秘发金会拟货师揭

坡注币通币真新加虚行证相律册基秘发金会拟货师揭

2025-09-19 14:04:10 [更新] 来源:数币投资

作为一个经常和区块链创业者打交道的律师,我发现很多人对发币这件事存在天真的幻想。他们总以为像比特币那样,随随便便就能创造一种新货币。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在这个仍然由中心化规则主导的世界里,连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也得按规矩办事。

新加坡发币的真相:没有"指定公司"这回事

在新加坡这个区块链友好的国度,ICO是完全合法的。金管局甚至还专门出台了《数字代币发行指南》,生怕创业者们搞不清楚规矩。有趣的是,政府并没有规定必须使用特定公司形式才能发币。理论上,你注册个杂货铺都能发币(虽然这可能不是个好主意)。

实际运作中,创业者们更倾向于选择有限责任公司这类结构。但最近几年,"新加坡基金会"突然成了圈内的香饽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基金会"成了发币首选?

首先我要泼盆冷水:新加坡法律里根本没有"基金会"这个实体。中介们吹得天花乱坠的"基金会",其实是指公共担保有限公司(Public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我经手的案例里,选择这种形式主要有两个考虑:

1. 面子工程:毕竟是打着"非营利"的旗号,听起来就很"去中心化",特别符合区块链的精神追求。而且法律明文规定利润不能分红,只能用于公益,这一条简直是为发币项目量身定制。

2. 里子实惠:成员责任轻到可以忽略不计(最低1新币担保),没有注册资本要求,还能享受有限责任保护。最重要的是,这种结构更容易拿到"非证券型代币"的法律意见书,相当于一张避开监管的通行证。

不信你看看莱特币、比原链这些知名项目,哪个不是走这个路子?

注册"基金会"的门道

想在新加坡搞个"基金会"发币?这里有几个硬性条件:

- 至少1个自然人成员(总不能连个活人都没有吧)- 3人以上的管委会,其中2个得是新加坡常住人口(PR或者长期签证持有者都行)- 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注册地址(邮政信箱可不行)- 得有个像模像样的公益目标(总不能写"为了发财"吧)- 一套像样的公司章程(这个我们律师最擅长)

具体流程倒是挺新加坡效率的:1. 花15新币在网上查个名字2. 准备材料交300新币注册费3. 等15分钟(没错,就是这么快)4. 两周内领证5. 半年内搞定税务登记

说起来简单,但每个环节都可能藏着坑。比如公司章程怎么写才能既合规又灵活,就是个技术活。

给创业者的忠告

新加坡确实是发币的沃土,但别以为注册个"基金会"就能为所欲为。我见过太多项目因为轻视合规而翻车的案例。记住,发币不是目的,建立可持续的区块链生态才是王道。

如果你正在考虑新加坡发币,我的建议是:1. 先把商业模式想清楚2. 找个靠谱的律师(比如我们)把关合规3. 对投资者负责,别把发币当割韭菜的工具

说到底,区块链行业需要的是建设者,而不是投机客。希望每个创业者都能在新加坡这片热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合规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推荐)

推荐文章
  • 当我们谈论股票上链时,究竟在期待什么?

    当我们谈论股票上链时,究竟在期待什么? 最近偶然翻到区块律动的一篇深度分析,标题很有意思:《Base提的"内容代币基本面",为什么让Solana反应这么大?》。说实话,这种标题党式的文章我平时可能直接划走,但那天不知怎么就点进去了。结果发现里面藏着不少有意思的观察,特别是关于当下加密生态各个赛道的发展现状。内容代币的困局文章主要讨论的是ZORA领衔的内容生态。说起这个,我去年就关注过ZORA。那时每天看着一堆NFT项目像放烟花似的往外冒... ...[详细]
  • 对冲基金大佬的避险选择:为什么我选择了黄金和BTC而非股票

    对冲基金大佬的避险选择:为什么我选择了黄金和BTC而非股票 说实话,最近的市场让我感到不安。华尔街传奇投资人保罗·都铎·琼斯最新的投资观点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这位在1987年股灾中一战成名的对冲基金经理现在旗帜鲜明地看空股票,转而拥抱黄金和比特币。地缘政治的阴影笼罩市场琼斯提到的两大风险因素简直说到了我心坎里。中东局势就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而美国的财政状况更是让人忧心忡忡。说来有趣,尽管这些天头条新闻天天被巴以冲突占据,美股却连续两天上涨,这不免让... ...[详细]
  • 对冲基金大佬的避险选择:为什么我选择了黄金和BTC而非股票

    对冲基金大佬的避险选择:为什么我选择了黄金和BTC而非股票 说实话,最近的市场让我感到不安。华尔街传奇投资人保罗·都铎·琼斯最新的投资观点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这位在1987年股灾中一战成名的对冲基金经理现在旗帜鲜明地看空股票,转而拥抱黄金和比特币。地缘政治的阴影笼罩市场琼斯提到的两大风险因素简直说到了我心坎里。中东局势就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而美国的财政状况更是让人忧心忡忡。说来有趣,尽管这些天头条新闻天天被巴以冲突占据,美股却连续两天上涨,这不免让... ...[详细]
  • 比特币站在十字路口:风雨飘摇中寻找方向

    比特币站在十字路口:风雨飘摇中寻找方向 昨天的加密市场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比特币价格再度下滑,让不少投资者直呼心脏受不了。说实话,现在这个市场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低交易量遇上地缘政治紧张,简直就是一剂"完美"的熊市配方。数字不会说谎,但会让人心惊看着比特币这半年来9.4%的跌幅,年初那66.1%的涨幅几乎被蚕食殆尽,作为市场老手我也不禁捏了把汗。有意思的是,不少分析师开始翻历史旧账,把现在的场景和2015-2017年牛市前的情形相提... ...[详细]
  • RWA: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桥梁,牛市的新引擎?

    RWA: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桥梁,牛市的新引擎? 最近在研究RWA(Real World Assets)这个赛道,感触颇深。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混迹多年的老司机,我不得不说这个概念的潜力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简单来说,RWA就是把现实世界的资产搬到区块链上,让那些传统金融里的"老古董"也能在去中心化的世界里焕发新生。RWA到底是什么?其实RWA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记得2017年那会儿,我们就讨论过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 ...[详细]
  • 解构DeFi的流动性魔法:AMM生态中的三角博弈

    解构DeFi的流动性魔法:AMM生态中的三角博弈 最近有幸与Panoptic的Guillaume Lambert以及Bancor/Carbon的Mark Richardson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作为在DeFi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这场围绕流动性供应、交易和自动做市商(AMM)的讨论,让我对市场机制有了更深的感悟。AMM生态的"黄金三角"在咖啡杯边涂涂画画时,我突然意识到AMM系统中存在一个精妙的"三角关系"——就像金融市场中的"不可能... ...[详细]
  • 解密全同态加密:从GSW系统构建谈起

    解密全同态加密:从GSW系统构建谈起 各位密码学爱好者们好,我是Steven Yue。在上篇文章中,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了格密码学的基础概念,并详细解析了LWE问题的构造方法。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时,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魔法的数学世界,每一个公式背后都藏着令人惊叹的智慧。(想回顾这些内容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全同态加密之旅:定义与历史发展》)知识回顾:通往FHE的必经之路在正式进入GSW系统的构建之前,让我们先做个简单的热身... ...[详细]
  • 山寨币市场暗流涌动:Cartesi和Holo能否复制Bancor的暴涨神话?

    山寨币市场暗流涌动:Cartesi和Holo能否复制Bancor的暴涨神话? 最近加密货币市场可谓热闹非凡,Bancor(BNT)在短短一个周末就实现了70%的惊人涨幅,创下19个月来的价格新高。这不禁让人思考:市场上是否还存在其他具备相似潜力的"黑马"?作为一名资深加密市场观察者,我发现Cartesi(CTSI)和Holo(HOT)这两个项目正展现出令人关注的信号。Cartesi:蛰伏已久的"卧龙"记得去年和朋友在咖啡馆讨论市场时,我们就注意到Cartesi这个项目。现在... ...[详细]
  • 韩国资金疯狂涌入 这个山寨币为何突然暴涨40%?

    韩国资金疯狂涌入 这个山寨币为何突然暴涨40%? 昨晚的市场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就在美联储公布决议、鲍威尔发表讲话后,比特币应声跌至26800美元,现在勉强在27000美元关口徘徊。但有趣的是,在一片低迷中,有个叫ImmutableX(IMX)的代币却逆势上涨,最高涨幅居然达到了惊人的40%。这不禁让人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韩国投资者的"疯狂"据业内人士观察,这次暴涨很可能与韩国投资者有关。要知道,IMX/KRW这个交易对在韩国最大的交易所Upb... ...[详细]
  • 当加密寒冬过后,这些创业公司正在重塑行业版图

    当加密寒冬过后,这些创业公司正在重塑行业版图 去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坐在纽约的小酒馆里,和几个圈内老友喝得酩酊大醉。看着FTX、Genesis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巨头一个个倒下,说实话,作为长期报道加密行业的记者,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要失业了。但生活总是充满戏剧性,如今回想起来,那段至暗时刻反而孕育了行业最令人兴奋的新生力量。破茧重生:五家值得关注的加密新锐现在每天采访这些创业者的感觉,就像回到了2017年那个充满激情的夏天。他们没有大公司高管... ...[详细]